堪輿詩人:現實與理想的沖突困惑

國內經濟穩中有變,明年將更加艱難。審視社會,互聯網寒冬將至的今天或許就是互聯網回歸常態的明天,大家都在尋求如何擺脫生活壓力與內心焦慮的途徑。作為經濟形勢反面的參照系,輿情行業在社會環境轉變的漪淪中仍然處變不驚,但階段量增並不壹定產生質的化學反應。從業八年,近來諸多現實與理想的沖突在我內心深處愈加強烈和困惑。如何普及與規範行業?如何在市場導向與業務導向中抉擇?如何解放乏味繁忙的勞動?如何積極創造社會價值等等。

輿情分析師是壹個令人難以啟齒的職業,外界戲謔稱謂“五毛”,行業神秘敏感導致主體認知偏差頗深。其實沒人擁有阻斷或分流輿論的上帝之手,我們只是徐行在數據湖邊的畫家,體悟梅花落下的波紋與心動。輿情工作需要多元知識諸備,行政、寫作、網絡等錯綜復雜,三言兩語何以闡釋壹個全局而系統的疑問?好在政企實踐經驗日益豐富、高校逐步開設相關課程,本人構建《輿情百科網》、《網信學術智庫網》的初衷亦是為之盡奉綿薄心力。普及行業知識,提升公眾輿情素養,諸多社會訴求及早制度化解決,人們便不會樹深時見鹿,溪午不聞鐘。若此輿情行業將不復存在,超然的崇高情懷與利已主義在價值判斷與選擇上遊離著矛盾和模糊,業者難免處於精神分裂的自覺。行業歷經十九載,輿情成型不成熟。行業玄秘混沌沒有明晰界定,職技認定偶見風雨,不知何時我們才能撥雲見月?今年五月,有人低於成本價搶走了我的壹個案子,狼多肉少的殘酷市場突然擁出的黑馬令人唏噓,行業準入需要硬性規定與道德內化約束。人人都能做輿情,但不是人人都會做輿情。“黃金四小時”不真的等於“黃金四小時”,精密織建的理論知網必須撒向實踐去捕獲,然而無可操性的實例變量和人文環境成為難以形容的具象,故摸魚者眾,水日漸濁。

我在數海堅守壹盞明燈,見慣太多人來人往,有人迫於生計半途而廢,有人改道賞花興趣使然。近來,我的案子越來越多了,薪資卻止步不前,盲目野蠻追求業務增長的意義何在,市場導向符合企業價值取向,業務導向又該如何抉擇?我們終日欣賞數據之美,偶爾登高望遠,同事們壹人身兼數職,業務往往顧及失彼,如何在客戶、產出、業務、精力四者之間尋求平衡之道,或許問題的內核與方向還是在於服務的精專與價值。輿情從業者自喻獨立第三方智庫,實則輿情監測前端更重要。客戶需要的僅是“晴雨表”,我們反復撫摸社會皮膚。偶有社情研究稿件文心不須附庸他人意旨,是否實現積極社會價值又令人疑惑。所以輿情做久了,人就乏了。如何讓大家從繁忙勞動中解放出來?除了科學生產力發展賦能之外,還要考慮到行業權重提升,畢竟千篇壹律只能練習技能,未知新奇的探索與挑戰才能使人永遠愉悅。

5 comments / Add your comment below

  1. 大学时上过《易学与堪舆》课,以为是这个“堪舆”,进来后发现原来不同啊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