應帝王:四大無為明鏡,七竅開而渾沌亡

齧缺問王倪,四問而四不知。莊周未言明四問為何?讀者可從莊子文本中自選四問以對,若有情無形似有真宰諸等。四問不知,齧缺為之躍而大喜,何為如此,道一本無所答,此乃明道之表現。故而有蒲衣子之後述。有虞氏不如泰氏,有虞氏為誰?泰氏為誰?或是莊子假借之名。有虞是為.猜測憂慮欺騙諸等;泰是為安寧。是故有虞藏仁得人,未超然物外;泰氏知情信,其德甚真,未受外物牽累。此乃明道之益。

肩吾拜會隱士接輿,無名人問天根,陽子居拜老聃,三者故事皆為天下治問,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己,化貸萬物而民弗恃。有莫舉名,使物自喜。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。此乃明道治國之法,順物自然無容私預已利,故有無為而有為,無為而有所不為,無為而無所不為之道理。看似什麽也未做,實際令萬物而使自己亦是什麽都做了。

鄭有神巫季鹹知人之死生、存亡、禍福、壽夭,期以歲月旬日若神。列子見之而心醉,歸告壺子。壺子謂列子:嚐試與來,以予示之。壺子示之以未始出吾宗。與之虛而委蛇,不知其誰何,因以為弟靡,因以為波流,故逃也。夫子之道為至,又有至焉者?道同為一,列子以為算命之術更高明一等,然道心千變萬化莫測,一切皆在變化之中,算命之術矢中靜止之物,動態大道瞬息萬變怎會分別俗術?

所以列子悟,自以為未始學而歸。三年不出,幫助妻子燒火做飯,喂豬就像侍侯人一樣。對於世事不分親疏,雕琢複樸,塊然獨以其形立。紛而封哉,一以是終。此乃領悟了真道,修行之人怎看挑水劈柴?妙道不失為同理。固守本真,同一不為外物之所動而無異識。

無為名屍,無為謀府,無為事任,無為知主。體盡無窮,而遊無朕。盡其所受乎天而無見得,亦虛而已!至人之用心若鏡,不將不逆,應而不藏,故能勝物而不傷。明道之俗世表現。不為名譽的行屍走獸,不為詛盟的府庫,不為事物的責任擔當,不為知識的主體。體悟大道,逍遙自在,盡享自然所賦予的本性而不自現人為所得,虛寂無為!至人心如明鏡,物來不迎,物去不送,物來應照。順應自然,不存私心,超脫物外而不為外物所害。

世人心境常為財色名利之所擾,終生疲役而不知其所歸,我們對待世間諸事應以何種心境以對呢?四大無為是否為前述之不知四問遙相呼應?四大無為實為表相之事,名謀事知多變虛幻,不觸我精神內核之本真修也。至人之用心若鏡,過往不留,未來不迎,目前更是應而不藏於私,方可無有所外損。

南海之帝為儵,北海之帝為忽,中央之帝為渾沌。渾沌待之甚善。此喻頗有三生萬物之三角關係方位感妙。道為一,言為二生三者也。言感大道之妙以開七竅為釋述,日鑿一竅,七日而渾沌死。為何如此?大道為一不持言語,身行順天應自然則明,是故有前言:大道隱於小成,言隱於榮華。